• 微信号码

    Abraham-scm
  • 2017-09-12
  • 0

技术破美国垄断,供应链却被卡喉,长进光子IPO还有哪些不能忽视的风险暗线

8

   2025年8月,武汉长进光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长进光子”)的正式申报科创板IPO,这家脱胎于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室的企业,凭借突破美国技术封锁、实现6kW以上高功率掺镱光纤量产的成绩,被业内视为“国产特种光纤第一股”的有力竞争者。据招股书披露,2022至2024年,其营收从1.08亿元增至1.92亿元,净利润从3678万元攀升至7576万元,复合增长率分别达33.07%、45.93%,增长曲线亮眼。

  但在“国产替代”的光环之下,却难以掩盖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超72%、68%核心原料依赖进口、关联交易定价模糊等问题,这些问题相互交织,共同构成长进光子IPO闯关的核心挑战。在科创板“硬科技+强合规”的双重审核标准下,这家“学院派”企业的增长故事,正面临市场对其可持续性的深度拷问。

  市场依赖困局:客户集中与关联交易的双重风险

  长进光子的业绩增长,高度依赖下游少数头部客户的支撑,而“股东兼客户”的特殊合作模式,更让这种依赖蒙上了利益输送的疑云,或将成为监管问询的核心焦点。

  招股书显示,2022至2025年一季度,公司对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88.03%、82.26%、73.19%、72.41%,即便逐年下降,仍远超科创板“前五大客户占比超70%需专项说明”的审核底线。其中,锐科激光、创鑫激光、杰普特三家头部激光器厂商贡献了超60%的营收,形成“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”的绑定格局。若核心客户因行业周期调整缩减采购,或启动供应链多元化战略,将直接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冲击。

  更复杂的是“股东+客户”的关联交易迷局。招股书显示,公司第二大股东杰普特持有长进光子12.24%的股份,同时是其连续四年的核心客户,2022至2025年一季度对杰普特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988万元、1494.68万元、1778.82万元、419.52万元,占当期营收比例对应为18.37%、10.34%、9.28%、9.38%。进一步核查发现,公司向杰普特销售的掺镱光纤单价低于无关联第三方客户。对此公司仅以“采购规模效应”解释,却未提供可比非关联交易价格清单、成本加成率测算过程等核心依据。

  供应链“卡脖子”:原料进口依赖下的成本与安全危机

  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,长进光子在突破下游应用技术封锁的同时,自身却深陷上游原材料的“进口依赖陷阱”。招股书显示,公司68%的核心原料石英管材依赖海外采购,形成“产品能出海,原料被卡喉”的矛盾格局,直接威胁其成本稳定性与供应链安全。该依赖度数据较2022年的75%虽有下降,但仍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。

  石英管材是特种光纤生产的“心脏部件”,其纯度直接决定光纤功率上限,而长进光子68%的石英管材依赖进口,主要通过苏州盛吉、安徽盛基等境外代理商采购;光纤涂料的进口依赖度亦达35%。公司6kW以上掺镱光纤刚突破海外出口管制,核心生产原料却仍受制于境外供应商,若国际局势变化或出口管制加强,可能直接导致生产中断。

  对于供应链短板问题,长进光子在招股书中仅泛泛提及“推进原材料国产化”,未披露具体替代时间表、技术攻关节点及合作方信息,这与2025年监管层“需详细披露供应链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方案”的新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。

  技术护城河隐忧:单一路线与研发短板的增长瓶颈

  长进光子的核心竞争力源于掺稀土光纤领域的技术突破——其6kW以上高功率掺镱光纤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并打破海外垄断,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步水平。但从长期发展视角看,公司在产品结构、研发适配性、知识产权布局等方面仍存在需要关注的潜在挑战,与特种光纤行业的迭代趋势形成一定适配压力。

  产品结构的集中化是首要关注点。招股书披露,公司86%的营收来自掺稀土光纤,其中掺镱光纤占比超50%,而光通信、传感等领域的特种光纤产品贡献仅10%左右,产品矩阵集中度高于同行平均水平。这种“聚焦核心产品”的策略在发展初期有助于集中资源突破技术,但随着行业向高功率升级、功能集成化演进,应用场景持续向航空航天、激光雷达等高端多元领域拓展,单一产品结构可能导致公司对细分赛道需求波动的敏感度上升。尤其公司核心产品与头部激光器厂商需求深度绑定,若下游客户技术路线调整或市场需求分流,可能面临短期业绩承压的风险,这也是中小科技企业聚焦细分赛道的共性挑战。

  研发投入的持续下降更让技术升级雪上加霜。招股书显示,2022至2024年,公司研发费用占比从16.5%降至14.71%,不仅低于上交所2024年科创板企业研发白皮书披露的18%平均水平,研发费用绝对值增速(11.2%)也显著低于营收增速(32.4%);研发人员37人,占比仅17.37%,其中4名兼职研发人员存在未按高校规定办理兼职审批的问题。

  知识产权储备的短板同样明显。公司26项发明专利中有6项系2017年从华中科技大学受让,自主创新能力被质疑;在光子晶体光纤、抗辐射光纤等前沿领域的专利储备几乎为零。尤其是上述未按高校规定办理兼职审批的4名兼职研发人员,虽学校出具“不予追究”说明,但相关技术成果归属仍存争议风险。若现有掺镱光纤技术路线被替代,或国际巨头发起专利诉讼,公司业绩恐将面临断崖式下跌。

  合规与治理短板:环保瑕疵与内控缺失的隐形门槛

  在科创板“合规优先”的审核逻辑下,长进光子在环保合规、公司治理、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短板,成为其IPO闯关的“隐形障碍”,这些问题不仅关乎企业规范运营,更直接触及监管“一票否决”的红线。

  环保合规是最紧迫的风险点。特种光纤生产涉及液氯、氯气等剧毒化学品,环保与安全合规本应是企业的“生命线”,但长进光子却存在明显瑕疵。招股书承认,报告期内曾因市场需求激增“超量生产”,实际产量超出环评批复规模30%,虽后续通过技改补正备案,但“先违规后整改”的操作已违反《环境影响评价法》相关规定。

  更刺眼的是环保投入的严重不足。招股书披露,2022至2024年,公司环保投入分别为40.89万元、39.61万元、46.90万元,年均不足50万元,远低于国内同规模特种光纤企业的年均环保投入普遍在200万元以上的现实情况。2025年科创板已将ESG信息披露纳入强制要求,碳排放数据、危险废物处理报告等成为必备材料,而长进光子不仅投入不足,还存在32平方米无证厂房用于氢气存储的问题——该厂房未取得产权证书,仅依靠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一份“2024年第15期会议纪要”维持使用,存在被责令拆除或处罚的潜在风险。

  公司在内控的缺陷同样不容忽视。招股书显示,在IPO申报的关键节点,公司取消监事会,将监督职权移交董事会审计委员会,但该委员会中独立董事仅占1/3,未达到监管层默认的“独立董事占多数”隐性标准,监督机制被显著弱化。

  财务基本面:高毛利幻象下的核心财务敏感隐患

  长进光子的财务基本面呈现出多重结构性特征,其盈利质量与现金流稳定性引发市场关注。

  2022至2024年,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6.37%、69.31%、69.13%,显著高于同行业水平,这一数据较同行龙头长盈通(51%-58%)高出10-18个百分点,较光库科技(26%-36%)更是翻倍。招股书解释,这一差异源于产品类型、应用领域及客户结构的不同,但高毛利率的可持续性正面临“成本上涨+价格竞争”的双重挑战:成本端,作为核心原材料的石英管材近年价格持续上涨,2023年高纯石英砂进口均价同比上涨23.6%,直接推高生产成本;市场端,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主要产品均价下行,2022至2024年掺镱光纤单价从26.94元/米降至21.94元/米,累计下降约18.5%。招股书的敏感性分析揭示其脆弱性:若毛利率下降10个百分点,公司利润总额将下滑22.59%。

  更核心的矛盾在于现金流与利润的脱节,2024年公司净利润7575.59万元,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926.14万元看似匹配,但应收账款余额高达7760.37万元,占当年营收的40.49%,远超行业头豹研究院统计的25%的行业平均水平,若核心客户延长回款周期,将立即引发现金流压力。

  结语:

  特种光纤作为激光产业链的“芯片级材料”,其国产化进程关乎国家战略需求,长进光子在技术突围、打破海外垄断方面的探索值得肯定。资本市场的核心诉求,始终是“可持续、高质量的成长”。长进光子的IPO闯关之路,不仅承载着自身的发展愿景,更将为后续国产替代企业提供重要启示:技术突破是立足的根基,而唯有将技术优势持续转化为成长动能、发展韧性,才能在资本市场行稳致远,真正扛起特种光纤领域国产替代的重任。

联系邮箱

website@clogg.cn

微信二维码

扫一扫,微信咨询